作者: 来源:环保在线 日期:2020/8/7 15:30:58
导读:低估值、强催化,还有更多可能性在等着环保。
2020年,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先抑后扬的阶段,自二季度开始已经恢复走高趋势。据公开数据显示,5月、6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%以上和近7%,显然整体大环境来看是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。
而且,生态环境部也公开表示,近年来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规模不断扩大,2018年营收已经达到了1.6万亿元,增速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。虽然2020年一季度增速走低,但目前已经在重回“赛道”。
当然,环保行业有一些变化也值得注意。
一、国资混改这把“火”很旺
引入国资这个话题,环保在线也多次汇总分析过,本文不再赘述。就来更新一些数据。
据不完全统计,自2018年以来,环保行业已经有20多家民营上市企业引入了国有战略投资,或参股,或控股,涉及市值近1300亿元。其中,市值在50亿元以内的占比一半左右,而50亿到100亿的也有差不多3成的样子。
2020年至今,已经有国祯环保、碧水源、铁汉生态、雪浪环境、博天环境、富春环保6家环保上市企业宣布了引国资消息,市值合计超过600亿元。“‘逆向混改潮’的趋势愈加明显”,北控水务集团高管如是称。
二、新基建添“柴”加火
新基建与环保的关系,环保在线也曾仔细分析过,综合来看就是一句话——当万亿“新基建”来临,没有一个是与环保无关的。本文也不再赘述,但要强调的是,环保够“热”,新基建够“火”,也没有所谓环保“蹭热度”之说。
新基建的赋能效果是全局性的,从化工、钢铁、水泥、冶金等行业出发,可以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;从固废处理角度分析,可以大步整合前中末端资源链条;从智慧环保发展来看,个中关系更是千丝万缕。这也是为什么,北京新基建方案、上海新基建方案、深圳新基建方案等,都没有把环保落下。
三、绿色投融资下了一盘大棋
环保投融资这盘棋为何越下越大?究其根本,环保产业是个“大胃王”。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预测,7大标志性战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环保投资需求是4.3万亿。而这,不会是环保投资需求的终点。
目前,我国处于政府投资占比大于社会投资占比的阶段,与发达国家的构成相左。因此,不少分析都偏向于我国环保投资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论调,实际上,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就拿近期发生的几件大事为例: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确定885亿,财政厅领头,9家银行入股;中证长江保护主题指数上线了,100只证券入编,借此为参与长江大保护的上市企业引入增量资金;证监会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,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(REITs)试点工作,环保就是REITs七大重点基建领域之一。
所图非小,所投怎么能少,这个逻辑没毛病。
四、长江大保护——热点中的热点
自从有了“三峡系”,还怕长江大保护没热度吗?当然不。
到目前为止,三峡系与地方,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,以及拿下的标的已经令人叹为观止。本文对2020年以来的相关情况略作整理,不完全请谅解。
五、地方水务集团集体空降
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东莞市水务集团供水有限公司、福建省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杭州市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、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、湖南省湘水集团有限公司、陕西省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淄博市水务集团、陵水黎族自治县水务集团有限公司......(截至2020年8月6日)
纵观这些地方水务集团的成立,明显可以看到一个趋势——水务一体化,这也会成为涉水环保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。目前,我国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定调,流域治理、区域治理以及跨界合作治理等将成为常态,这也对业务一站式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另外,截至2020年6月,已经有大约25家省级“环保类”集团横空出世,个中滋味你细品。
六、逐渐适应新监管模式
“正面清单”,这是目前环保执法中提到的高频词。原则上,“两个清单”实行时间截至2020年9月底,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。而据生态环境部回应,“愿意与企业形成互相支持、互相信任、守法执法并重的良性互动”,这意味着将优化执法效能和执法管理方式。
也就是,新监管模式已经在酝酿中。
近日,杭州企业“环保码”的公测更是为企业敲响了警钟。无论是“无事不扰”,还是“码上监管”,新业态、新形势、新要求,都在为督促企业主动转型创新监管模式。
七、来聊一聊几个热点领域
垃圾分类、危废、环卫、塑料垃圾、臭氧、长江/黄河治理
水务市场一直是标的多,金额大,以上对于长江大保护和地方水务集团的概述多少能佐证这种说法。而目前,在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收尾的背景下,流域治理成为重点,长江大保护和黄河水质提升更是两大大概念。当然,海绵城市建设不会是短期规划,热度会一直存在。
蓝天保卫战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,臭氧污染威胁上升,成为各大城市重点关注的污染源。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前体物VOCs排放的控制,一批相关行业企业的专项督察和整治等,2020年上半年也是这种趋势。
固废领域目前垃圾分类需求和危废处置需求占高位,配合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引申出了相当程度的“带货力”,并且对高端环保设备的需求在显著上升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生态环境部刚刚又联合发布了《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》,要求到2023年,推动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
据悉,我国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注册量在10年间翻了4倍,目前经营范围涵盖“垃圾、废品”的企业已经接近50万。可见,追这个大热门的有多少。而危险废弃物处置,从2020年一个接一个省市启动危废专项整治行动就能看出,监管资源的倾斜也将直接反馈到市场。
同样的,自2020年以来,各地频频印发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文件,继海南省之后规划了禁塑日程表。可以预见,未来“白色污染”防治也会成为要下狠口啃的“硬骨头”。
关于环卫,环保在线也曾开过专题探讨,2020年以来相关标的呈爆发趋势,虽然从单体数额上看千万居多,但体量大,服务周期长,且“区、县”订单合计规模不容小觑。
此外,还可以关注一下IPO形势,据悉今年已经有13家环境相关企业成功上市,还有20多家正在排队。所以,不少业内人士称2020年是“IPO大年”。
以及,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已开启,陆陆续续会有国家层面的、地方层面的各类“十四五”规划印发,环保在线也会及时跟进消息。
低估值、强催化,还有更多可能性在等着环保。